蘇軾曾有詩云: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。”往日,只知西湖之美,卻不知西湖之波瀾亦有分內外兩湖之說。與朋友實地到訪過,方知前人曾不欺我。人之喜好妝容與欲望猶如這浩大的西湖江水,可清可濁。皆在心中。
兩人初到外湖,西湖的湖水波瀾浩大,然水不如心中想的那樣,清澈見底,卻是有一種渾濁的感覺。初友人以為過往行人投喂飼料給魚兒,然看過往行人,投喂之人,少之甚少。故,我覺得是西湖外湖之源流及湖底之淤泥導致湖水水濁。兩人相辯論于湖畔。然事后遍尋典籍,印證了源流導致水污濁的觀點。身處江湖,心住廟堂,自當有身正廉潔,方可由源頭帶動大環境的廉潔。人生苦于受世俗干擾而不得忘己之志,曲直是非,誤入歧途。人心之明清才是關鍵,明事理,明為人之道,以德為先,守本分,與人真誠友善,不做唯利是圖之小人,自覺阻隔不良風氣。
外湖之水,濁而使得浮鰱遍布,錦鯉不顯。此亦如人之所處之環境。濁水使人厭惡,而高潔之士隱退。良好之廉潔環境正如晏子《晏子春秋˙內篇》所說:“其行水也。美哉水乎清清!其濁無不污涂,其清無不灑除,是以長久也。”但我們更應有屈原的: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大無畏的精氣神,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。
內湖波瀾不驚,水之清純猶如兩袖清風,塵埃盡去,池底可映入眼簾,如入世外之境。友人與我皆感嘆,這才是西湖的真正之美。花港觀魚,游魚游弋,青蓮遍池,清風拂過,仍可以聞到陣陣荷花香氣,這便是清廉之境。古人皆愛蓮,而蓮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靜立與水面,與那清水一般無爭,這正是人之所追求,亦是人民所期待的。
人身處在復雜的社會之中,必會面臨各種意想不到之事。如何做到諸葛武侯的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呢?究其根本,不過“心清”二字。心清了,淡泊明志而清廉;心清了,則耐得住清貧,拒絕得了誘惑。廉潔自律,秉公辦事,不徇私情,不謀私利,為人民服務,清白做人的精神。積小廉,可得廉潔,積跬步方可至千里。
這一湖濤濤西湖水,波瀾壯闊有之,寧靜致遠有之,清風雅致有之,濁水浮鰱更有之。然歲月荏苒,時間塵土污濁終究是會被清風凈水洗滌。廉比如西湖清風拂面,“廉”如西湖內湖水,寧靜可志遠。